以下内容源自绿色装配式建筑网微信公众号,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bCynNvoPusS1q4h06SfdA
我国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各行业工业化水平飞速提升,相对而言,建筑业却还处在“手工业”时代,工业化水平较低。但是随着环保、人口、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建筑业变革大潮已经来临,装配式建筑发展,建筑工业化变革势不可挡。我们相信,未来建筑业的建造体系与产业必将超越现有模式与工业形式的范畴,实现装配式、工业化,并逐步进入数字建造、智慧建造。转眼已是2020年,下面让我们一起展望未来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十大趋势。
一、绿色化是装配式建筑最重要标志
绿色化装配式建筑是建筑工业化、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最重要标志,新型的绿色化装配建筑体系必然在未来的建筑中广泛应用。
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成为贯彻《纲要》通篇的主基调。建筑业是三大高能耗行业之一,必须践行绿色发展之路。
当前发达国家正在重视发展以复合结构体系、钢结构、钢/塑结构、木结构等为主的新型绿色化装配建筑体系,其目标是使装配式建筑从设计、生产、运输、建造、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使得建筑的构件体系朝着安全、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装配式建筑体系将形成模数化、标准化、集成化
我国现阶段是企业和研究机构各自研发体系为主,技术仍是闭锁体系,缺点是融合度低、结构形式有限、设计缺乏灵活性,也没有推广模数化。未来技术发展趋势是从封闭体系向开放体系转变,可致力于发展标准化的功能块、设计上统一模数,再加上个性化集成,这样易于统一又富于变化,方便了生产和施工,也给设计者与建造者带来更多更大的装配建造自由。
三、装配式装修将重塑建筑装修
装配式建筑既是主体结构的工业化,也是内装修的工业化,两者相辅相成。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主要推广的是主体结构,装修几乎被遗忘,未来将是装配式建筑结构和装修一体化集成发展。SI体系是将主体结构体系(skeleton)与户内装修及设备填充体系(infill)完全分离,在主体结构体系强调耐久与安全性能的同时,装修与设备则注重灵活性与更新改造的方便。这种理念是指通过将住宅骨架和基本设备与住户内的装修和设备等明确分离,从而延长住宅的可使用寿命。因为骨架寿命一般较长,而装修和住宅用设备老化较快,如不能改装设备与更新装修,建筑将不能再继续使用。我国及一些发达国家近年来一直致力于SI体系的研发和推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形成适合装配式建筑的成熟的SI体系住宅。
四、个性化定制
传统思维,装配式建筑可能会风格统一千城一面,而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建筑业不断融合,未来装配式建筑也可以个性化定制,当然,个性化定制成本和建筑规模密切相关。随着产业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将给建筑界带来装配式建筑定制网络化的新变革。未来基于网络定制装配式建筑(NCAB)的主要模式包括:定制环境内部的网络化,实现定制过程的住宅装配;定制环境与整个装配企业的网络化,实现定制环境与企业产业链信息系统等各子系统的装配交易;企业与企业间的产业链网络化,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筑资源的共享、组合与优化利用。
五、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站到行业新风口
我国新建装配式建筑2018年已达到2.9亿平米,而钢结构住宅并未享受到行业高速发展的红利。2019年3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发布《2019年工作要点》中要求开展装配式钢结构住宅试点。此后,住房城乡建设部陆续批复七省开展装配式钢结构住宅试点。行业标准《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技术标准》也于2019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具有模块化、标准化的特点,不仅工业化程度高,而且抗震性能好、建筑品质高、施工周期短,相比其它建造方式综合优势更加明显,随着标准体系、技术体系、配套政策等逐步完善,未来钢结构住宅将会站在行业发展新风口。
六、信息技术贯穿整个产业链
BIM、 GIS、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 物联网、机器人等技术将为传统建筑行业带来巨大变化。
“今后建筑业必将实现全产业链信息化的管理与应用,通过LAE、CAE、BIM 等信息化技术搭建装配式建筑的咨询、规划、设计、建造和管理各个环节中的信息交互平台,实现装配式建筑产业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和质量责任可追溯管理,创建新的数据协同效应。
七、重新定义“农民工”
世界建筑业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都越来越紧缺,日本、德国和美国建筑界正在致力于发展智能化装配模式(IAM),发明推广机器人、自动装置和智能装配线等,同时创新采用附加值高的装配式构件与部品,使施工现场不再需要更多大量体力劳动,这种智能化装配比以往建造模式大大节约了人力,还可以缩短工期提高施工效率。
目前我国的建筑业主要依靠“农民工”,但随着人口红利消失,这个优势将会变成短板。相比传统现浇,装配式将会显著减少现场操作人数,装配式建筑将会需要部品生产车间工人,需要运输、吊装、装配和连接等新型用工。2019年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发布新职业信息公示,装配式建筑施工员赫然在列。随着用工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生产方式的逐步改变,未来“农民工”这个名词会成为历史,都将转变为建筑产业工人。
八、一体化建造,工程总承包是大势所趋
要克服装配式建筑遇到的设计、生产、建造等方面的难题,就必须推行一体化建造,推动工程总承包发展。
相关部门都在装配式建筑中明确鼓励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2019年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房建和市政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更是为装配式建筑发展铺平道路。根据日本的产业化经验,在发展初期,社会化程度不高、专业化分工尚未形成的条件下,只有通过培育龙头企业才能使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逐步成熟,发挥各种大型专业企业的领军作用,带动全行业的发展。装配式建筑从设计、建造到施工的各个环节,都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技术要求,因此,拥有一支专业化的、协作化的工程总承包团队尤为重要,在研发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配、运营管理等环节实行一体化的现代化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在设计、生产、施工和管理等一体化方面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九、形成标准化、规范化行业发展体系
现阶段我国装配式建筑构件标准化、通用化程度较低,通用体系是采用定型构件的方法,以部品构件及连接技术的标准化、通用性为基础,一个构件厂生产的构件能在各种类型的房屋之间互换通用。通用体系适合组织构配件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是更有利于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工艺,是一种完美的工业化形式,必然是未来发展趋势。
建立标准的建筑设计体系,对预制构件的多样性进行合理统筹、控制,实现预制构件的通用性和互换性,并对不同构件作标准化、模数化,加快设计速度和施工效率。同时加强区域合作,消除合作壁垒,加强核心技术的研究和突破,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和规范体系。
十、政策推动向市场推动转变
我国装配式建筑正处在初期阶段,由于规模效益无法体现,需要政府制定目标任务、扶持政策、激励措施,推动引导行业发展。即使如此,现阶段装配式建筑在实际推行中,短期内还是遇到不少困难,如成本上升、工期延长、开发商观望、施工经验不足、技术缺乏储备、体系有待完善等诸多问题。未来,这种局面将会得到极大改观,随着装配式建筑的规模越来越大,最终市场将会形成新的推动力,政府建立协调和完善的监管体系即可,市场需求将会有力促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侵权或原版权所有者不同意转载,请及时联系我们,做立即删除处理。